|
|
|
|
《细讲弟子规》第14集课程复讲 |
熊世玉学长 |
|
尊敬的老师、各位学长: 大家好! 以下是末学本次课的课程复讲: 一.课程提纲 1、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2、媳妇嫁到夫家去,什么时候可以进谏? 3、唐太宗劝谏父亲给我们什么启示? 4、父亲劝儿子有哪些学问? 5、谈谈《中庸》里的管理学问 6、从丙吉劝谏汉武帝的例子,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怎样的存心? 7、如何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课程复讲 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 上次课提到,劝谏别人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先取得别人的信任。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有以下两点点注意的地方: 一.要先多看、多听,去观察人家的需要,再针对别人的需要去关怀和付出。如果关怀和付出没有针对人家的需要,那结果可能是吃力不讨好,我们累得要死却被别人嫌得要死,又怎能取得人家的信任? 二.要赢得别人的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需要忍耐和长时间的坚持。我们不急不躁,尽心尽力地给予他人关怀和付出,别人对我们的信任会慢慢增加,当信任达到一定程度,开口就很有力量,所以我们要厚积薄发,不能太躁动。 2、媳妇嫁到夫家去,什么时候可以进谏丈夫和他的家人? 媳妇嫁到夫家去,可不能刚嫁过去没几天就指指点点,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让夫家的人对我们很排斥。一来我们对整个家庭的了解还很欠缺,批评得不一定对;二来家人对我们的信任还有限,即使我们的建议是对的,他们也不见得能够接受。所以还是要遵守前面讲到的劝谏的原则,先要赢得家人的信任。所以我们要先尽好我们的本分去尽心尽力地付出,等到信任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开口,那个时候劝谏就很有力量。 3、唐太宗劝谏父亲给我们什么启示? 唐太宗劝谏父亲就是《弟子规》里的“号泣随”的表演。在隋唐之际,唐太宗还只能称作李世民,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跟随父亲李渊带领军队南征北讨。在一次行军计划当中,他的父亲决定带领军队走某一条线路,李世民一看:走这条路很可能会中敌军的埋伏,到时候整个军队可能会全军覆没,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李世民就一直劝他父亲改变行军路线,可是他的父亲不听。到要出发那天早上,李渊正准备动身,忽然听到帐外有一个大男人的哭声,心中觉得纳闷,就走出帐外看个究竟。一看,原来是他的儿子李世民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一边哭一边说:“父亲,这样去肯定会全军覆没,”他越说哭得越大声。他的父亲看到儿子这样三番五次诚恳地劝诫他,内心很震动,所以就改变了路线,使整个军队免于危难。所以一个孩子的孝心整个了一个军队,如果这个军队没有拯救,那么唐朝的盛世可能就不会在历史上出现了。所以确确实实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要很谨慎,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还要时时感恩,因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都是由很多亲朋好友给予我们很重要的提醒、引导、规劝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4、父亲劝儿子有哪些学问? 父亲劝儿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义正词严地训诫他。但是当他大了,比如十多岁了就要顾及他的面子,假如对他严厉斥责他除了不容易接受以外还会怨恨在心。在蔡老师所讲儿子骗父亲这个事例中,父亲劝诫儿子的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5、谈谈《中庸》里的管理学问 《中庸》里提到,“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这里治理国家、企业的好方法。 第一个,修身。《大学》里说“有德此有人”,不是“有钱此有人”。自己真有德行才能赢得真正好的人才和你共事。 第二个,尊贤。尊敬贤能的人,自然而然就有更多的贤哲来投靠。真正贤能的人不是用钱可以请到的。刘备三顾茅庐才能请出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请出来?因为刘备的真诚心、恭敬心以及那颗利益天下国家的心,才能够感动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并说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令无数人感动的誓言。当领导者尊敬贤能的人,就能够去馋远色。唐太宗正是因为尊贤,能够接纳臣民对他的进谏,才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从唐太宗身上,我们体会到一个人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诫,人生才能越走越宽广。 第三个,亲亲。当一个领导者能够以身作则把孝道做出来,能够对待员工向亲人那样关怀、栽培,让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企业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6、如何提高学习的效果? 当我们听课的时候,要善学。要肯定“老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讲的”,听到好的就提醒自己要效法,听到不好的就要反观自己有没有这种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这样的学习态度相信会进步得很快。 7、从丙吉劝谏汉武帝的例子,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习怎样的存心? 在汉武帝末年,发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叫做“巫蛊之乱”。当时的奸臣江充派一些巫师事先把一些桐木做成的木偶和写有诅咒话语的帛书埋在皇宫的地底下,然后又请求汉武帝下令在整个皇宫搜查这些巫蛊,武帝批准后他们在皇宫大肆掘地,后在太子宫挖出木人和帛书,并对太子扬言他马上要奏报皇上,其实这是江充早就设计好要诬陷太子的计谋。太子得知江充准备诬陷自己大觉不妙,本来想面见父皇说明实情,无奈被江充势力阻挠无法求见,在万分无奈之下就起兵杀了江充一伙栽赃陷害的人。结果江充的余党跑到汉武帝那里去谎报说太子要造反,武帝大怒,命令严厉镇压太子军。太子最终战败了逃亡被发现后自杀,皇后也自尽了,太子的亲人基本上被杀的杀,关的关,整个汉室也是一片混乱。最后汉武帝盛怒未消,要将关在监狱里面的太子亲人全部杀掉。 在这一群人里面有个孩子才刚出生,是汉武帝的曾孙,这就是后来的汉宣帝。那时候有个大臣叫做丙吉,当时他负责这个巫蛊之案的审判,但是他就不愿意把宣帝交出去。还义正言辞地对武帝派来的人说:“没有罪的人,我们尚且不可以杀害,何况这个人还是皇上的亲曾孙呢?”来人被拒后把话带回给汉武帝,本想告丙吉一状,可是汉武帝听到这句话反而如大梦初醒,赶紧下令大赦天下。要知道当时汉武帝正在气头上,丙吉违抗皇命很可能会受到牵连,连性命都保不住,他是以死来进谏,才把汉武帝唤醒,不至于再错下去。 后来汉宣帝即位,丙吉对这件事避而不提。所以以前的读书人觉得我这么做。比方说“杀生成仁,舍身取义”并不是为了以后能得到什么好处。他们所考虑的是自己有没有遵循圣贤人的教诲,考虑的是人民、国家的福祉,还有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们现在作为学习圣贤学问的学生,也要以他们为榜样。 本次课的复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
|
|
|
|
|
|
|
|